3月13日至3月14日,海洋漁業學院連續開展兩場教學公開課活動,專任教師任童童、劉潔分別講授了《對蝦促熟手術和血淋巴采集》《常見水質指標的測定——便攜式多參數水質分析儀的使用》公開課,通過實驗課堂的多元創新,生動演繹了產教融合與智慧教學的實踐探索。學校教學督導、學院青年教師代表等旁聽了兩場公開課。
一、《對蝦促熟手術和血淋巴采集》
任童童公開課
3月13日,任童童在課堂上以對蝦血淋巴采集為核心,通過“理論精講+操作精演”的方式,系統拆解了器械操作規范及講授對蝦血淋巴采集技術要點。在分組實踐環節中,任老師通過逐一指導,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專業技能。教師們一致對任老師的授課給予高度評價,認為其通過標準化示范,有效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專業態度。其課堂節奏把控、理論與實踐銜接技巧為青年教師們提供了寶貴的教學參考。
二、《常見水質指標的測定——便攜式多參數水質分析儀的使用》
劉潔公開課利用手機直播講解儀器使用
3月14日,劉潔在課堂上以水質檢測技術為切入點,聚焦水產養殖環境監測需求,針對便攜式多參數水質分析儀操作步驟復雜、傳統示范可視性不足的問題,提前架設教學設備,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實時直播實驗操作畫面。學生們可以通過手機多角度觀看試劑添加、儀器校準及數據讀取等關鍵步驟?!斑^去后排學生常因看不清操作而影響學習效果,現在通過直播畫面,每個細節都能被精準捕捉。”一名參與聽課的青年教師說道。教學督導專家指出,這種呈現模式既保障了實驗操作的規范性,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,為同類課程提供了可復制的教學范例。

教學督導組和青年教師參與課堂討論
公開課活動是深化教學改革、鍛造“雙師型”隊伍的重要抓手,海洋漁業學院將持續推進課堂建設工作,鼓勵教師融合產業新技術、教育新形態,打造一批具有水產特色的“金課”,為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輸送更多技術精、素質強、善創新的復合型人才。(供稿:海洋漁業學院 通訊員:周美辰 圖片:黃業鳳、周美辰)